【导读】所有我们经历的甜蜜或苦涩都是礼物,因为它们都不再来。所以无论好坏,希望我跟大家都能够尽量用全身的力气珍惜每一刻,祝福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多地体会到无用之美,品尝到真实的甜蜜。
快乐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
小时候读《红楼梦》,第一次看到“无用”这个词,贾宝玉提到《庄子》中的一句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一个认为自己没有太多作用的人,可能过得最开心,因为他很容易安于他的状态。
我曾在巴黎的左岸连续三天观察一个流浪汉。天气不好时,他就躲在街角避雨,一边喝点东西,一边看看外面;天气好的时候,他拿瓶果汁或者敲敲路边的车门说:嘿,兄弟给支烟抽。然后车上的人也很自然地递给他一支烟。
他大概是我在巴黎看到的那么多人中过得最开心的。也许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见底了,于是感觉这样也挺好,然后便获得了某种自由。他的状态让我想到贾宝玉那句话,而且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原来一个人的快乐不太需要外在的东西。
无用:放弃对结果的得失权衡:
“用”是指作用于某个对象之后产生一个结果。在一个有用的世界里,隐含着目的,得失,成功和失败,很容易感到纠结。在一个无用的世界里,不是说不去产生结果,而是一直专注向内的源泉。放弃了对结果的得失权衡,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尽力的过程,也许恰恰会得到大于预期的惊喜结果。
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太少跟自己在一起,而且内心缺乏照顾,我们总去关心别人在做什么,却不关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哪些人对自己重要,是否把时间花在那些值得的或者另自己开心的事情上面。我觉得书法是现代人回到内心的一个很好的修行方式,当你发现你可以稳定地控制好塌软的笔毛,写出漂亮的笔画时,说明你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心灵,你的心一定非常专注。
另外,“用”在古代哲学领域,通常跟“体”这个概念放在一起讨论。“体”研究的是这个世界是否有一个抽象的道存在,而它的变化和应用叫做“用”。简单而言就是,天上的月亮和万千湖海中的月亮都是真的。如果你愿意抬头看天上的月亮,你会更容易认清每一个水中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就如同我们的心和这个世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的那个本体。我们安安静静地把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外在的感官收摄起来的时候,就能发现那个本体的存在。“无用”要求从水里的月亮回到天上的月亮,让心能够像镜子一样映现大千万物。
美是一种甜蜜的味道:
《说文解字》里写到:美,甘也。美是一种甜蜜的味道,比如小时候第一次吃糖时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古人称这种滋味为美。《瑜珈上师的最后十堂课》里提到:要想接近这个世界的真实,就需要去体验和品尝,如果品尝后能感受到一种非常真切的甜蜜,那么它就是真实的,也是美的。
所以,用心品尝正在为之努力的一些事情,觉得它甜蜜时就去做,觉得它不甜蜜时就停止。我们很难会借由一个痛苦的过程到达一个快乐的地方,而只能经由一个快乐的过程到达一个快乐的地方。人生太短,每次我做决定的时候都如履薄冰。我并非去权衡利益,而是品尝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和每一滴血液里是否拥有甜蜜的味道。
找到自己内在丰沛的源泉:
无用之美,不是说我们没有用,而是努力在动机上不去想“作用”这件事情,并且能够找到自己内在丰沛的源泉,去真心地品尝生活、生命的真实味道,然后借由一个艺术的方法来学习生命的秩序,以及学会尊重这些秩序。
如同书法,每个字都有一个主笔,每一排字放在一起的时候需要有合理的安排,它才会呈现出美的样子。四季、花草、山川中都蕴含了美的道理,我们学习和感受这些道理,然后把它们释放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创作当中。我想这大概就是无用之美想要告诉大家的。
关于无用之美的建议:
第一、在自己的床头放一本诗集,中国古代的或西方的,读一读那些不着边际的文字,它会帮你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扯脱出来。
第二、每天临睡前静坐十分钟,闭上眼睛,缓缓呼吸,看一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到底有什么。因为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完全相应,也有太阳、河流、树和风。
第三、把你觉得重要的、但可能跟当下现实生活无关的事情写下来,装到一个信封里,然后花一些时间一件一件地完成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所有我们经历的甜蜜或苦涩都是礼物,因为它们都不再来。所以无论好坏,希望我跟大家都能够尽量用全身的力气珍惜每一刻,祝福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多地体会到无用之美,品尝到真实的甜蜜。
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