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人文中国 > 正文

“道”究竟是什么!

2017-06-14 16:26:07 作者:不详 浏览数:1463
0

        在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篇《道德经》中,“道”共出现约七十次,分布在三十二个篇章之中。《道德经》问世以来,无数人学习、研究、探讨《道德经》的真谛,其中,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道’究竟是什么?”关于对“道”的认识,有很多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以下十四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供朋友们参考。
 
一、研究者们从原著中直接产生的认识
 
        01.“道”是物,是作为宇宙本原的一种原始的客观存在。
 
        02.“道”是规律,是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及演变的普遍规律。
 
        03.“道”既是物,又是规律,具有双重性。
 
        04.“道”在时间与空间上是无限的,所,以既是宇宙本体,又是自然规律。
 
        05.“道”是“一”,或“太一”。
 
        06.“道”是万不象,所以,是万物的共象或世界的本质。
 
        07.“道”无规定性,或无限制性,具有超越一切,又涵盖一切的特点,所以,是人无法用语言描述,无法用概念表示的特殊存在。
 
二、间接产生的观点
 
        08.“道”是“物质实体及其规律”,所以,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
 
        09.“道”是精神性的东西,是先于万物的抽象观念,所以,老子哲学是唯心主义。
 
        10.“道”既是物质性的东西,又是精神性的东西,所以,老子是二元论者,其哲学上半截是唯心主义,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但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
 
        11.老子的哲学概念有“混沌”未分的概念,所以,“道”有五种涵义:
 
        (1)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
        (2)自然界的运动;
        (3)最原始的材料;
        (4)“道”是肉眼看不见,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
        (5)“道”又是事物规律的涵义。
 
        12.“道”的内涵“含糊不清,陷于精神与物质没有明确区分的混沌,带有自我矛盾的两重性”,但它毕竟“概括出一个最高实体的'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13.“道”是“生成万物而又为万物的最终归属的精神本原”,所以,老子的天道观类同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14.“道”本身只可理解为阴阳对立,造就万物的“发生构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