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心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 > 勋章研究 > 正文

职场人——你会“调情”吗?

2014-08-19 00:44:37 作者:不详 浏览数:545
0

厦门市勋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邵瑞青

科技让工作、生活越来越便捷,却没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各种情感的诉求、冲突,让职场人身处围城,疲于应付,怎样才能在这重负中享受举重若轻的优雅、自在?
 
案例一
一直做滥好人

来访者:小雨 28岁  财务
小雨毕业后,进了一家食品公司当财务人员。随和的她,一直想着,自己应该跟单位里的每个同事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付出一些精力。因此,在公司的三年里,小雨充当起了“好人”角色,对大家有求必应,一味地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最终,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自己就是一个滥好人,累得半死,却人心不古。对于一些人,自己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却往往很难得到情感的反馈,甚至很难化解矛盾。 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呢?”小雨无奈地说。

咨询师:
与别人的关系本质上是与自己的关系,为何她会执着于“好人”的角色,这是她很应该去觉察的问题。当一个人多大程度不能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缺点,她就多大程度希望自己是个“完美”的人,比如小雨会希望自己应该跟单位里的每个同事都维持很好的感情。当她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来关注别人而忽视自己时,她的内心平衡就会被打破,身心疲惫在所难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共鸣更多是心灵上的相互支持,建议小雨对内做“加法”,学会关爱自己。对外做“减法”,选择性地应对同事的需求,恢复内外平衡,顺其自然实现爱的流动和循环。

案例二
被现实主义打败

来访者:卢青青  30岁  保险人员
在单位里,青青和同事小郭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逛街、吃饭、旅游……总是相伴左右。
在保险业务上,青青的业绩一直是拔尖的。而小郭也不错,二人不相上下。不过,她们俩的友情,却断送在一个客户单上。本来青青已经谈妥了,却不料小郭一脚插进来,把她的客户拿走了。为了这事,两人反目成仇。青青说,没想到,职场上的好朋友,终究会被现实主义打败。如果对方和你之间是利益攸关的关系,你必须要去做维系。那就降低你对情感回馈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会在情感上面受伤。

咨询师:
 ABC理论告诉我们,情绪的产生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于当事人对事件的看法。青青的挫败感体验来源于对朋友背叛的界定:职场上的好朋友,终究会被现实主义打败。这件事对于她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指向过去,也指向了未来。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心理层面她已降低了对情感的回馈值。建议青青先寻找适合自己的宣泄途径缓解这事件对自己的心理冲击,再用多元分析法评估这件事的发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的利弊,从而获得对这件事更广的、新的、积极的意义认知。看法发生变化,情绪也会发生变化。

案例三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来访者:林端 27岁  地产策划
林端在一家地产公司做策划,忙碌是她工作的主题。不过,客观的收入,也让她心里稍微平衡。
每天下班后,林端总是包一扔,直接躺在沙发上动弹不得。老公小何,也亦如此。忙碌的两人,渐渐在生活上也产生了矛盾。这个家,谁来管?家务谁来做?为此,两人没少闹别扭。“工作和家庭,总是不可兼得的。该如何取舍,真的很难。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对方会对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还往往成为争吵的缘由,怎么能给这份情感减负呢?”林端有些迷茫地说。

咨询师:
林端的情绪困扰主要体现在对生涯角色界定的纠结上。工作和家庭觉得难以兼得。从舒伯的生涯发展角度来看,27岁处在生涯发展的建立期,这个时期生活角色其实也还不止是工作者或持家者,还有如休闲者等,如果忽视休闲者的角色,就会像林端那样“躺在沙发上动弹不得”。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如何平衡角色的分配时间是林端的当务之急。建议她在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画出自己的生涯彩虹图,较全面洞察自己的生涯角色,在了解的基础上找到平衡的方法,从而缓解情绪上的压力。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