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心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 > 勋章研究 > 正文

不要给青春期同性友谊贴上“同性恋”标签

2018-04-07 03:53:04 作者:不详 浏览数:1662
0
文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企业EAP执行师:李玉香
 
        陆续接到4位家长针对孩子“同性恋”的咨询求助,实际咨询后发现孩子的主客观反应并非“同性恋”,而是青春期同性友谊的特征表现,是友谊发展的必经阶段。
 
        “同性友谊”与“同性恋”存在核心本质的区别,因“贴标签”引发的偏见、指责、排斥和孤立感,将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应引起家长、老师们的广泛关注。
 

关于友谊:五个发展阶段
 
        友谊是个人成长必经阶段,可划分五阶段:无性交友期、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异性密友期,伴随年龄增长,不同阶段对友谊有不同的理解:
 

3-5岁,未形成友谊概念,幼儿之间只是短暂游戏伙伴关系;
 
6-7岁,无性交友期,活动无性别之分,行为与自己一致或对自已有帮助就是朋友;
 
8-10岁,同性群友期,一群同性别的孩子玩在一起,友谊共享兴趣一致相互信任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困难;
 
11-14岁,同性密友期,有1-2个同性密友,彼此信任忠诚,同甘共苦,倾诉秘密,有强烈排他性和独占性,在亲密感上依靠同性密友多于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
 
15-18岁,异性群友期,一群男孩女孩玩在一起,展现自由和开放的一面,接受和肯定每个人独特的自我;
 
成人初期,异性密友期,一对对少男少女开始单独约会,最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童年时,孩子的生活完全依赖家庭,父母是他们主要的支持来源;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开始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力量。
 
关于同性友谊:同性密友≠同性恋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暂时性对家庭失去认同感,青少年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同时与朋友越走越近,这时同辈、同性关系提供了强烈的可依恋关系。与童年友谊相比,青春期友谊最重要特征就是亲密感,他们强调密友关系的信任、忠诚与专一;
 
        他们彼此表露内心情感、希望与恐惧;他们好奇身体的变化,分享恋爱话题,探索性感觉与性体验;这些都是友谊发展到同性密友阶段的正常表现,却被一些家长、同学、老师错误贴上了“同性恋”标签,事实上,即使同性密友间发生过性接触、有过性经历,也不能简单与同性恋划等号。
 
        一项与此相关的研究对将近1000名同性恋和500名异性恋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在童年期和青春期的性感觉和性体验,结果显示,在童年和青春期“对同性有明显的性冲动”是对成年后同性恋倾向的有效预兆,而同性间的性接触、性经历并不能决定什么。
 
        在异性恋成年男性中,有约51%的人曾在童年和青春期时与同性有过不同程度的性接触,但是只有1%男异性恋者在童年和青春期对同性有明显的性冲动,而男同性恋者的这个数字是59%,女性的情况与此相似,分别是1%和44%。
 

关于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无需接受治疗
 
        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恋基因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且同性恋本身不存在判断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职业能力的损害,无法定义为心理疾病,因此无需接受治疗,事实上,有很多同性恋者生活得很成功、很幸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男同性恋者的学历和工作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有46%的男同性恋者有较高的学历和稳定的工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科统计了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和职业,最后发现高学历女性能占女同性恋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她们多为研究生、公务员、高层白领、企业高管等。
 
        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标准,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只有那些自我感觉不好并希望寻求治疗的同性恋者才列入诊断,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但不可否认,外界对同性恋还是存在许多误解与偏见,在此做一些常识性介绍与澄清:
 

跨性别者不属于同性恋。有些男性喜欢化妆、穿女装,女性理男式发型、裹胸、穿男装,这些人是跨性别者,存在性别认同障碍,但不是同性恋;
 
异装癖者绝大多数是异性恋。异装癖者喜欢穿异性服装,并且在穿着异装时会引起性兴奋,跨性别者对异装没有性兴奋,只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同性恋者喜欢自己的性别。自身性别特征越明显,越有吸引对方的魅力,没有同性恋者会希望自己身上有异性特征,更不会去喜欢异性特征明显的同性;
 
同性恋者不提倡角色扮演。在角色分工上,同性恋者并非如人想象般扮演“夫妻”、“男女”角色,而是根据兴趣、能力来平等分担责任和义务;
 
性取向与性取向认同。同性恋性取向无法改变,那些能够正面接受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比那些不能接受自己性取向的人有更好的自我适应能力;

 
关于心理标签: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罗森汉恩博士于1972年进行了著名的“假病人实验”:罗森汉恩博士招募了8个人扮演假病人,他们其中有研究生、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画家和家庭主妇。所有的假病人都告诉精神病医院的医生,他们幻听严重。
 
        但是除了这个症状以外,他们所有的言行完全正常,并且给问诊者的信息都是真实的(除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外)。结果,8人中有7人被诊断为狂躁抑郁症,被关入精神病医院后,这8个假病人的所有行为都表现正常,不再幻听,也没有任何其他精神病理学上的症状,但是却没有一个假病人被任何一个医护人员识破。
 
        当假病人要求出院时,由于他们已经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医护人员都认为这些病人“妄想症”加剧。
 
        “假病人实验”有力地揭示心理标签的危险、危害性,青少年如果被有意义的他人(老师、父母、同学)贴上“同性恋”标签,这个标签将掩盖同性友谊的正常特征,无论孩子做什么,其行为和举止都被视为反常;
 
        其实,孩子有时候真的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倒是老师、父母的判断力,如果对孩子的“标签”态度不及时转变,最终,他人歧视、偏见的眼光和态度可能迫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向着标签所指的“同性恋”方向发生偏转。
 
说在最后的话:
 
        同性恋者,无法治疗;伪同性恋,无需治疗。请老师、家长们放下对“同性恋”的恐惧,用友谊发展的视角替代“同性恋标签”,给身心成长中的孩子们多一份认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
 

文|李玉香;插图|网络

勋章教育咨询公司的心理辅导对象分为团体和个人:
针对企业的辅导: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职业测评、企业管理规划、职业心态调整、高管私人顾问等;
针对个人的辅导:
发展心理:
学习心理、早恋困扰、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职业心理、梦境困惑、沙盘陪伴等;
成长心理:恋爱情感、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两性心理等系列成长课程;
障碍心理:失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易经顾问服务:企业磁场规划、家居风水布置、八字命理分析、企业字号选取、易数号码选用、六爻预测服务、五行化煞改运等;
婚姻情感辅导:婚恋心理、婚姻情感、婚姻挽救、婚外情、夫妻矛盾、婆媳关系、家庭关系、两性和谐辅导等;
亲子咨询范围:亲子沟通障碍、学习困难、早恋困扰、孩子创伤干预、亲子关系修复、儿童优势教育、沙盘陪伴等。

公司:厦门市勋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址:www.xunzhang.cn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侨岳路321号101单元(半山御景二期)
热线:+86-592-5188673    2138673

QQ群号:369642081    公众微号:xzyjgw    心理微号:xzxlzx    易经微号:cnxmhm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