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人生智慧 > 正文

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四

2012-09-23 14:17:03 作者:不详 浏览数:1832
0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所谓善人。
        【解释】 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分析】 从这里‘所谓善人’,一直到‘神仙可冀’,是讲善人的福报盛大,而且绝不会不灵验;要知道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够是非分明,不会弄错,而且智勇双全,最后到达了‘人我两忘’的境界,待人处世既慈悲又宽恕;况且他的立心用意,待己待人,丝毫都不会违背了天性和人情,就算是尧舜周公孔子复生,也是和这个道理一样的啊!而所谓的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远恶;而人心要怎样才能做到有善而无恶呢?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习气和毛病,以致于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应当要有善则精进,有恶则改悔,这样或才可以做到了有善无恶的境界啊!
        故事一: 宋朝的李文正公名昉,年老退休之后,因为元宵节皇宫里面举办灯会,宋太宗就派了轿子来迎接他入宫,并且安排他坐在太宗的旁边;太宗还亲自为他斟酒,亲手挑选好的果实赏赐他,并且对他说:‘你真正是一位善人君子啊!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从来都没有伤人害物之心,这就是朕想念你的原因啊!’文正公回家之后,就训勉他的儿子说:‘我这一生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奇功伟绩,可以惊世骇俗;然而我从来没有遮蔽别人的善行善事,阻挠别人的升迁,纵然在没有旁人看到的地方,也不会欺骗自己;为人处世,谨守著道德的标准和自己的本分;这四件事情,我还有把握算是自己没有违反;今天承蒙圣上在许多大臣的面前,称赞我为善人君子;要知道所谓的善人君子,连孔子尚且都说还没有见到过啊!
        我是什么人呢?怎么敢承当这个善人君子的称呼呢?你们应当记著圣上对我过誉奖励的话,努力实践我刚才所说的四件事情;这样对于君王来说,就是尽忠;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尽孝;以此来修身齐家,处世待人,或许就可以做到了无忝所生啊!’他的儿子宗谔,恪守著他的教训,为当时天下颇有名望的闻人。
        【再析】 要知道所谓的善人,简单的说,就是止恶行善;若是讲到极处,可以证得圣人的果位,或是修成神仙,也都是这个善念的扩充而已!
        故事二: 明朝江西邹子尹,是一位非常崇敬信仰三宝的佛教徒,他辛勤的从事各种的善事;凡是救济别人患难,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虽然是天寒地冻,或是大热的太阳,他都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善人。邹子尹病死之后,来到阎王面前,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令判官,将他的善恶册子打开来给他看,册子一打开,就有名利两个大字。凡是邹子尹一生当中所做的善事,不是记在‘名’字下面,就是记在‘利’字下面,邹子尹这时候才觉得惭愧服气。他死后复苏,告诉别人说:‘请你们帮助我□告世间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用真诚心,切切实实的做善事;而且要把自己的心地扫除的干干净净,绝对不要像我一样,带著名利心去做善事啊!’说完之后,再过了五天,邹子尹就死了。
        他的好朋友,唐时说道:‘我对子尹非常的了解,他为人或许免不了好名;至于利,子尹则是一个轻财仗义的人,怎么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好利呢?一定是他居间请托众人帮助行善;起初的念头,也都是为了要做善事而发的愿,等到钱财到手之后,他就犯了偶然挪用善款的弊端;开始的时候说:“我只是暂时的借用一下而已。”后来日子久了,竟然就变成假借不还了!这就是邹子尹辛勤劳苦一生的行善,仅博得了名利两个字的结果。
        由此可见,阴间往往会揭发人们隐蔽曲折的罪恶,道理就是在此。我能够体会子尹他的意思,所以才为他解释说明。因此□告世上做善事的人,行善要无为而为而无所不为,随著机缘而利益苍生,这样才是最上等的善。没有求回报的心,去救拔苦难的众生,劝人广行善事,这是第二等的善。广积阴德,求自己死后不要堕入三恶道中受苦,这样就是第三等的善了。行善若是有一丝毫为名的念头,便是错了路头啊!若是更有一丝毫的贪念,把善款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中,那么将来堕入地狱,就会像箭一样的快速,能不害怕吗?’这里特别记载这个故事,就是希望以后愿意做善事的人,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要认真的照做啊!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解释】 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顺人心,所以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著他;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许多的邪神厉鬼,都远离他、避开他,不敢侵犯他;而聪明正直的神灵,冥冥之中都在保卫他、帮助他。
        【分析】 ‘人皆敬之’,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触动,便会有所感应;虽然是愚夫愚妇,若是听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会称扬赞叹;任凭你是如何的穷凶极恶,见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这是因为良心发现,自然就会能够产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为。这里为什么说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这个善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处,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啊!
        故事: 司马光从洛阳到京城去觐见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马光,就把手放在额头上,向他行礼表示尊敬;司马光走到那里,老百姓就跟随到那里;后来愈跟愈多,最后老百姓就把司马光拦下来向他说:‘司马大人啊!请您不要回去洛阳,就留在京城里,帮助皇上治理天下,我们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啊!’刘大谏先生在朝廷为官的时候,天下的百姓没有不歌颂他对朝廷的忠心啊!富文忠公(富弼)骑著驴走到天津桥,市民闻风而至都跑来看他,整个城市为之一空啊!邵康节先生出外游玩的时候,读书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没有一个人不是急急忙忙的跑向前去欢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连鞋子都穿反了啊!
        【再析】 人们对于善人欣喜羡慕到了如此的地步,那么天意的感格,也就可以知道了;如果不是善人实在是有令人可以尊敬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感动人们到这种地步呢?而上面所说的这几位善人,他们在生的时候,不是宰相,就是人师,死了之后,也都变成了神明。
        【分析】 ‘天道佑之’,天道是无偏无私的,但是常常会与善人感应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说些什么,上天就会很巧妙的回应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请,就会自动的来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够感动天神,不管我在那里,都一定会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够努力的尽人事,诚心不间断,这样的坚持到底,终究能够感动上天的。救劫经说:‘一心如此,听命于天’,可见善人行善,是不能够有一丝毫将迎希求的心啊!宋朝的朱子也说:‘天地是一无所为的,只是以生养万物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能够念念都在利人济物,他便是天地啊!因为这种人的所作所为,都与天心相合,上天怎么会不保佑他呢?’
        故事一: 宋朝的刘安世向皇帝上书,简别朝廷大臣的邪正,又特别论到章惇是个小人,请皇上千万不能用他,以免误国遗害苍生。后来皇上不听刘安世的建议;任用章惇当宰相,刘安世立刻就被贬官,而且贬到很远的地方;翻山过海,到处的迁移流放没有定所。大家都说:‘刘安世年纪这么大了,这次被章惇报仇,远窜流放到数千里外,一定是必死无疑啊!’可是刘安世他却竟然安然无恙,年纪已经八十高龄了,却没有生过一天的病啊!当刘安世被贬的时候,有一个人为了要迎合章惇的意思,就向章惇请示,自己愿意替章惇把刘安世杀掉。等到此人到达刘安世住的地方,正准备动手,这个人忽然之间,好像被东西打到,当场就吐血暴毙了!
        故事二: 唐子舆从四川扶著父亲的灵柩,乘船要回到江西吉水的老家;那时候正是秋天水涨的季节,瞿塘江的江水,流的更是湍急慓悍;而且又碰上了天下大雨,船夫更是感到恐惧;子舆非常的伤心,怕不能将父亲的灵柩带回家乡,就仰天大哭;才哭了一声,江水就应声退了二十多丈,等他乘的船过了之后,江水又恢复回流过来,和刚才一样的汹涌;要知道忠孝为道德的首要,所以天道的神才会如此的保佑尽忠尽孝的人啊!
        【分析】 ‘福禄随之’,圣贤人和君子,他们的语言善、行为善,心中的一团和气感召了上天,自然就会有吉祥的瑞应和福报跟随著他们。诗经上说:‘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就是福禄随之的说法啊! 故事一: 唐朝的大将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功劳盖世,超过了所有唐室的功臣;因为他身系著天下苍生的安危,达三十年之久啊!皇帝封他为汾阳王,他个人的富贵长寿,可说是已经到达了极点;而且他的子孙,几乎个个都是荣华发达显赫贵盛;实在是古往今来所罕见,而且也是他人难以比拟啊!
        【再析】 要知道郭子仪能够拥有那么大的福报和这么厚的财禄,都是因为他为天下国家积了大功;并且他本身的德行,也到达了相当的境界,所以才能够享有如此的福报和厚禄,这绝对不是侥幸就能够得到的啊! 故事二: 明朝安徽凤阳地方,有位叫郑照的人,有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到了天府;见到天神已经为他设了位子,在等待著他;并且向他说:‘你本来属于贫寒的命,但是因为你极力的行善,所以我就命令福禄二神跟随著你,以后你就会坐到这个为你预先设好的位子了。’郑照因此而觉悟,他的善念就更加的坚定,声名也更加的响亮;在他人所到的地方,财富都会随他而到;在他人所到达的处所,福禄也会随之降临;他的子孙很多,也都非常的富贵,享有很大的福报;最后他修行,果然在他尸解之后,证到了净欲真人的位子。
        【再析】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有疑惑,颜渊是圣人,为何短命而死,而且还死在陋巷之中;夷齐也是圣贤,为何饿死在首阳山中;原宪为什么贫穷,而范滂却被判刑砍头而死呢?要知道这几位圣贤的道德修养,都是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是命里缺少了福报和财禄而已;然而他们的善德所在,可以与日月争光,而不是一般寻常的福禄所可比拟,这也是成仁取义之士,所应当要了解的道理啊!
        【分析】 ‘众邪远之’,邪正是不两立的,正所在的地方,自然邪就不能容了。譬如太阳一出来,则冰雪自然就会融化。李吉甫说:‘神明喜欢正直,一个人若是能够守住正直,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够胜过一个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则妖魔鬼怪就会兴盛了啊!’
        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故事: 明朝的时候,有位名叫景清的读书人,他参加会试经过淳化县的时候,就借宿在当地的一个家庭中;而这家主人的女儿,被妖魔鬼怪附了身,景清当晚借宿在他家中;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妖怪竟然没来。景清离开之后,妖怪则又来了。这个女孩就问妖怪说:‘为什么你昨天晚上没来呢?’妖怪说:‘我是因为回避景秀才,所以才没来啊!’女儿就把这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刻就去追赶景清;景清就写了‘景清在此’四个字,叫她父亲贴在门口,妖怪从以此后就不敢再来了。景清为人十分的正直忠烈,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景仰。
        【再析】 要知道能够充塞在天地之间的就是正气啊!一个人的气,若是能够不胆怯不心虚,就能够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见到了,自然就会退避。所以君子有养气之学,而养气的重点在于治心;如果能够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诚泰定,那么所谓的妖魔鬼怪,就都无所遁形了。如果一个人的心有了暧昧,则不必去问妖魔鬼怪来了没有,自己的心中,已经就先变成了妖魔鬼怪充斥的地方了,怎么能够像景清一样,妖魔鬼怪一见到他,就被他的正气所摄伏了。神和人是同一个道理,为人所尊敬的善人,神灵也会加以保护的;所谓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会钦佩他啊!
        故事一: 宋朝的韩琦,文武全才,出将入相,在他做武将驻防外地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军队从成德移防到中山,在经过沙河的时候,忽然派出去的先遣部队向他回报说:‘报告将军,前面上游的河水突然的暴发,大水就快要冲到这里来了!’韩琦立刻下达紧急命令,叫将士们预备船只准备渡河;果然河水波涛汹涌,排山倒海而来,船只都快要翻了,将士们都感到十分的惊慌恐怖;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一条神龙,停在河的上流,把冲下来的大水给拦住了,河水立刻就平定下来;直到韩琦的军队安全的渡过,这条神龙才离去,而河水仍然暴涨,和先前一样的凶猛。
        故事二: 明朝仪征地方,有位姓金的老翁,他家开典当铺为业;嘉靖初年,江上的水寇到处的抢劫掳掠,当地有钱的人家几乎都被抢过;独独只有金家没有被抢,官府就怀疑金家跟强盗有勾结。后来强盗被官府捉住了,官府就诘问强盗:‘为何独独只有金家没有被你们抢劫呢?’强盗就说:‘我们几次前往金家抢劫的时候,都被金甲神给赶了出来啊!’官府不相信强盗这种的说法,就传唤地保和邻居来询问,他们都说:‘金家没有被抢,实在是因为金家积德的缘故啊!每家的典当铺,都在典当的时候,用低价买进,去赎回的时候,则是要用高价买回;只有金家的典当,出入都很公平,估的价也高,限的期也远;而且年老贫穷的人典当东西,还会破例的免除利息。
        到了冬天,则免除典当寒衣的利息;到了夏天,则免除典当暑衣的利息,金家每年都是这样的做啊!上天保佑善人,就命令金甲神拥护保佑金家,这种道理,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啊!’县令听了之后,也就嘉许金翁的善行,并且还向朝廷上了奏折,朝廷就下令褒扬表彰金家的善行。
        【结语】 于铁樵先生说:‘前面说到祸恶,就先说人皆恶之;现在讲到福善,则先说人皆敬之。因为恶煞凶星所降下来的灾祸,和神灵拥护保卫等等这些的事实,一时之间,或许未能够见到;但是人皆尊敬,人皆厌恶,则是可以相信的先机征兆啊!有心学道的人,应该要常常的反省想想;如果尊敬我的人愈来愈多,便可以知道神灵对自己拥护保卫的程度了;若是厌恶我的人愈来愈多,便可以知道凶星恶煞在我的头上炯炯的怒视我啊!这就是人心即是天意的道理;不必非要去追问我们所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啊!’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解释】 使善人所作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分析】 世间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也都是可以去做的人啊!惟有以真实的心来行善;则人事既然合了天心,而天意岂会违背了人愿,自然就会默默的帮助善人,没有行不通做不成的善事啊! 太上是道家的始祖,所以专门讲求仙的道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三教的圣人,为何所讲的几乎都是如出一辙啊!神仙可以希冀,佛也可以修成,尧舜也是可以做到的啊!何况是求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也只是看这个求的人有没有认真的去做啊!
        佛在遗教经说:‘你们比丘,应当要勤奋精进,也就没有什么难事了啊!譬如细水不断的流,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就能够穿透坚硬的石头;若是行者的心,经常的懈怠停止;譬如钻木取火,还没有钻热木头,就停止钻木跑去休息;虽然想要得到火,那是不可能的啊!’ 明朝的莲池大师说:‘世间的一技一艺,在开始学的时候,好像非常的困难,似乎是万万不可能学成功;因而也就停置下来不学了,那么这样就永远的学不成功了。所以在最初的时候,贵在有坚定不疑的心;虽然是有决心、不怀疑;但是却优游迟缓,不认真的去学,那也是学不成的啊!
        其次是,贵在有精进勇猛的心。虽然是精进,或是因为得到些小的成就,就感到满足了;或是因为时间太久而疲倦了,或是遇到了顺境而迷惑颠倒了,或是遭逢到逆境而堕落了,那也是不能成功啊!再其次,要贵在有贞常永固不退转的心,这才叫做真正有心的丈夫啊!人要能够如此的存心,那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大家应该要自我勉励啊!’
        故事一: 宋朝的太尉李端愿问达观禅师说:‘天堂和地狱,到底是有呢?还是没有呢?’禅师回答说:‘诸佛向无中说有,就像是病眼生翳看见了空中的花朵一样;太尉从有里寻无,就像是用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这也就像是眼前见到了牢狱,却不知道要回避,心外听闻到天堂,却想要求生的情形一样的可笑啊!却不知道欣喜与恐怖,全都是在我们的一心;而天堂与地狱,也都是心的善恶所造成的境界啊!太尉,只要您能够了悟自心,自然也就没有迷惑与烦恼了。’
        故事二: 根据道家的经典上所记载的神仙,就有九万九千九十九万之多,而且都是在世间的时候,积功累德修成功的啊!例如何熙志先生,因为他注解金刚经,对于世道人心的净化有所帮助;他死了以后,就担任西岳点检历数官的职位,虽然是在岳府,也是受度的人啊!这就是做善事可以希冀成仙的道理。从古到今成仙的,就有十多万人,所以说:‘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上升人。’现在人修行、缺乏真心,自己修不成功,于是就说:‘世上没有神仙’;这就跟学习孔子孟子,却不能够实践孔孟的言行,于是就说这个世间没有圣贤的情形是一样的啊!这都是不对的。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