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人生智慧 > 正文

看开点是一种心灵的觉悟

2013-01-09 17:14:32 作者:不详 浏览数:5025
0

        “看不开就是苦,想开了就是福!”不管这句话出自谁之口,是智者的开导,还是凡人的劝慰,都含有人生的哲理。“看不开”者则怨天尤人,陷入苦闷、烦恼、消沉的泥潭之中;“看得开”者会在失去某样东西的时候适时自我调整,自省自励,这样人生便会充满阳光。因为人的恐惧都来自看不清,什么都看清了,什么都想开了,恐惧没有了,心情就好了,天大的事都堪称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一好百好,生命就会永处于旺盛状态。
        想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转变一下固有思维,重新审视自己,努力做到“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把自己当成别人”——审视自身。我们总是很自然地对于涉及自己的事情斤斤计较,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其实我们可以用平常心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把自己当成别人。当我们感到痛苦忧伤时,把自己当成别人,痛苦自然减轻了:当我们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狂喜会变得平和淡然。
        “把别人当成自己”——换位思考。与人交往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多换位思考,想想“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怎么办”,对别人多点同情心,就不会苛求别人。
        “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个性。做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别人怎么做是他的自由,你无权干涉。要学会尊重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把自己当成自己”——坚持自己。想开点并不是让你迷失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强调的是理解自己,善待自己。只有理解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卑微,能坦然面对,接受真实的自我,并能善待包容自己以后,才能得到解脱。
        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你一定可以控制你的心态,凡事都能想开一点。当你想开后,当你无意间一脚踩进路边没盖好的井盖,鲜血直流,自己花钱去看医生不算,还会拐着腿盖好井盖。
        想开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你会发现原来人的思维不一样,不要以为别人都和你想的一样。
        看开了,你就会明白,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看开了,你就会发现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看开了,你就会懂得在不如意的时候,死拍那扇紧闭的门,不如寻找一扇洞开的窗户;看开了,你就会懂得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当你经历的事多了,再回味人生的时候,你就会悟到: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遇到多少、多大的不幸,而是在不幸降临时想不开;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一个安然入睡的枕头,而前提是拥有一颗想得开的心。
        看开点,是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是一种心灵的智慧,是一种人生高度的觉悟。小说家达克顿曾认为除双目失明外,他可以忍受生活上任何打击,但当他60多岁双目真的失明后,却说:“原来失明也可以忍受。人能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感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最担心害怕的事都能承受,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有的人凡事都喜欢较真,有什么事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非要分出个一二三来。其实,比起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来,态度认真是好的,但是凡事过于较真儿、做事太死板,斤斤计较,就会走进“死胡同”,给我们带来额外的烦恼和精神上的负担。
        凡事太较真,斤斤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眼里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对朋友的某次疏忽耿耿于怀,与人论短争长,总想报复一下得罪过自己的人,或者有负于自己的对手,势必引起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纷忧、争斗、纠葛、矛盾、麻烦、倾轧、排挤、是非,让自己活得很不自然,很不舒服,以至于长叹:做人真累!
        凡事太较真,如同隔着放大镜照镜子,本来镜子很平,但你看到的却是坑坑洼洼;凡事太较真,如同把本来很卫生的食物放到显微镜下检查一番,看到的却是无关大碍的细菌,结果吃什么都不放心了。
        凡事太较真的人,人生观往往是非黑即白,不对即错,并认为自己有原则性。这种人很难拥有一种更为综合的灰色区域。其实世界上很少事物是绝对的黑和白、绝对的对和错。大部分情况是处于这二者之间,即灰色领域内。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避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产生一点矛盾,如果一方或双方都是一个爱较真的人,非要弄个是非分明,争个你上我下,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则递增为三分,他又还回来六分,那这日子就很难安定了。
        当然,不较真也不是一味地姑息迁就,丧失原则。而是要巧妙转换,注意方法,讲究策略,把敌意换成善意,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古时候,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银子堆满屋,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家人的和睦。婆婆精明能干,办事认真,态度强硬,媳妇也不是好惹的,脾气刁蛮,而且懒惰成性,两代人相处总是争吵不断、互相怨恨。作为儿子夹在中间,两头不好受。
        年轻媳妇由于怨气难消,茶饭不思,卧床不起。丈夫找来大夫,但经检查,一点毛病都没有,只是脸色难看,似有许多怨气。经过一番询问,得知身体不适是由家庭矛盾引起的,于是,大夫把其他人支开,故意压低声音对她说:“摊上这样一个不讲理的婆婆,我很同情你,为了帮你解解气,我送给你些药物,当成调养身体的补品天天给婆婆吃。这是慢性毒药,但保证用不了一年半载的,婆婆就会中毒身亡,而且旁人看不出任何破绽,相信是老太太自己得病死的。不过在实施期间,要像侍候婆婆喝补品一样,必须逆来顺受,一天不要落下。当她吃完药,想吃好吃的时,就给她做些她爱吃的饭菜。”
        媳妇思量了一会儿,认为为了以后不再受气,暂时放低自己,这也值了。
        于是,媳妇按照大夫嘱咐的,每天给婆婆熬补品,恭恭敬敬地端到婆婆面前。面对儿媳妇180度的大转弯,起初婆婆也怀有戒心,但后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儿媳妇都记着按时按点给她吃补品,婆婆不想吃时,儿媳妇还耐心地跟她讲不按时服用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婆婆有一点吃得不对付了,儿媳妇都会像对待亲妈一样嘘寒问暖。这让当婆婆的很感动,也就前嫌尽释,爱如己出,矛盾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而且谁也离不开谁。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媳妇不知不觉地坚持了将近半年的时候,突然想起当初大夫告诉她的这是慢性毒药,开始害怕起来,担心哪一天婆婆真的会毒性发作,离她而去,于是,连忙向大夫求救。大夫告诉她说,给婆婆服用的并不是毒药,只是调节胃口疏散气血的补品而已。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说明有好多家务之事是很难说出谁对谁错的,一般来讲,如果彼此心里都装一点糊涂,互谅互让,懂得“转弯”,家人才会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洋洋,年年财源广进,日日笑口常开。
        凡事不必太较真,对周围的环境、人事,假如有你看不惯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怒不形于色,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凡事不必太较真,不要求全责备,该装糊涂就装糊涂,才是潇洒的处世哲学。
        憎恨别人于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不能做到心宽的人,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受了委屈时,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嗔恨,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一方面,憎恨别人时,你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希望别人遭到不幸,没有好日子过,却又往往不能如愿,他依然我行我素,但却破坏你的生活。让你痛苦、埋怨、憎恶、失望、烦躁,使你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和欢快,甚至连觉也睡不好,严重的还有可能使行为变得越来越极端。另一方面,不管那个人有多坏,有多恶,有多对不起你,你越骂他,你的心就越被污染,你就难以保有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而且,今天记恨这个,明天记恨那个,结果朋友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人际关系,成为“孤家寡人”。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