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谦德之效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验;大家要仔细的研究,不可以囫囵吞枣,那就必定能够得到大的利益。【书经说:满招损,谦受益,自满的就要招损害;谦虚的就会受到益。】易经谦卦上说:天
第三篇积善之方上一篇所讲,改过的种种方法,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因为这一生虽然不犯过失造罪孽,但是前世有没有犯过失,造罪孽,却不知道,若是前世已经犯,这一世虽然不再犯;但是前世所犯的罪过,还是要受报应。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并且可以证明它的效验!【中国积德第一人,就数山东孔圣人,世代子孙都不衰!七十三代孔德成呀!】易经上说: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福份
第二篇改过之法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过。所以袁了凡先生在讲过改造命运的道理与方法后,接著又把改过的方法详细地说明,来教训他的儿子袁天启。这一篇就是讲改过的方法。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末大的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各国官吏相互往来频繁,学问与阅历都很丰富,因此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没有不灵验的。这种事在《左传》、《国语》等各类记载史实的书中都能看得到。大概说来,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之前,预先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由于了凡四训的原著,是用文言文写的;对现代人而言,阅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不太容易懂,民国初年的黄智海先生,为了使这本书能让大家受益,所以用白话文不厌其烦详尽的注解,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功德无量;黄先生的白话注
袁了凡居士著第一篇立命之学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
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以伪杂真。【解释】把
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称小升。得新忘故。【解释】得到了新的,就忘记了旧的。【分析】无论是穿的衣服,用的器具,朋友之情,亲戚之谊,妻子侍妾,童仆婢女,说起来都有新旧的差别;若是因为得到了新的,而忘记了旧的,这种人就是属于薄情寡恩之人了。先贤曾说:‘与其结新交,不如敦旧好。’这句话的道理很深啊!从前楚王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