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有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能指导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让你迈上人生新境界。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
查看详细>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为什么?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相反的一句话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打个比方说,
《中庸》一书虽然只有3000多字,南宋理学家朱熹作《中庸章句》时,却按照内容性质,分为了三十三章。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后人学习领悟。第一章、是全书的总论。提出了“天”、“性”、“道”、“教”、“中”、“和”六大概念,并精辟地阐述了这六大概念的内在联系,确定君子的修为目标——“致中和”;君子的修为结果——“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二章到第十一章、是作者子思引用孔子的话,从十个方面论证中庸之道的思想内容,以及在人们行为中实现和坚持中庸之道的艰难不易。第十二章、是子思论证中庸之道是无所不在的,申明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可以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完成。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用“中”的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中”字在先秦古籍中的常见字义有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的标准,用作动词,也即“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中”;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前之所以有人会把“中
从商的袁先生有点特别,在他的名片上,除了介绍自己的公司董事长的身份,更显著的则是“中国儒教网管理委员”、“曲阜儒家文化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孔子研究会会员”等等。他强调说,自己是“逆向思维”培养两个女儿,做地道的中国人。为此,他十岁和七岁女儿都在“明德堂”私塾接受国学教育,从未踏入体制内小学校门一步。一、记者:两个女儿放弃了学校教育,私塾对您的吸引力主要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袁:我想,大部分与我三十岁移民居住在加拿大近一年的经历有关。我大学读的英语专业,虽然一直经商,但非常爱好研究中西文化与宗教信仰
道:头行走也。头脑不停地运行、思想,道才生。一个人只知吃饭干活,不动脑子,其道何有?出路何在?如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老子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正意思了:道是头脑的思想,虽然可以说出来,但一旦说出来,他就成了静止的被固定的一段暂时性的思想,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转不息、扩展无际的思想了。宇宙大道,与人的思想有何之异?其实一也,此为道。知:矢口为知。矢,箭也。也就是说,一开口说话,就要直指事物的本质,一语中的,这才叫知。否则,多嘴多舌,不着边际,自觉知之,其实不知,乱说而已。尖:一头大一头小为尖。非也。实一小人也。
前面是对的,括号里是错的,比如:答理(搭理),字典里面根本就没有“搭理”这个词,所以“不爱搭理人”就错了?01、相邻(相临)02、银幕(荧幕)03、不止(不只)04、伎俩(技俩)05、修订(修定)06、签订(签定)07、志哀(致哀)08、橱柜(厨柜)09、好像(好象)10、修订(修定)11、噩梦(恶梦)12、备受(倍受)13、厮打(撕打)14、文身(纹身)15、形象(形像)16、闩门(拴门)17、时候(时侯)18、蚂蟥(蚂蝗)19、姿势(姿式)20、心仪(心怡)21、歧视
君子的行为是怎样呢?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他的所说所做之处都会为人设想,不会有无理的要求,更不会强制你的行为。他尊重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包容异己,所以君子是有德之人,随顺自然,量才为用。君子之道有四:第一、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人有贤愚不等,能力大小不一,等于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自有长短功用。团体当中,相当有能干者、不能干者,能力大小分别,不责人所不及,不任意责备他人。学问不如我者,能力不如我者,鼓励提携,给予他尊重,给予他赞美,给予他包容,这才是有德的君子。第二、君子不强人所不能:一个君子自我要求以身作则,力行身教,不会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弁言》的开端,写下一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如何理解他的这个论断?第一、中国过去有“国学”之实,而无“国学”之名,因面临“西学”的冲击而立名的。第二、按照西式的学科分类,学者可以从国学中抽绎出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待到抽绎完毕,钱先生担心“国学”也许就会自然解体。一般来说,国学是《易经》是《道德经》;国学是‘孔孟墨老庄孙子’,国学是‘儒法道释理’;国学是《论语》是《孙子兵法》;是《大学》《中庸》,是《百家姓》、《三字经》等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